
北京和莫斯科已同意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北冰洋航线。上周,在中国哈尔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负责人阿列克谢·利哈乔夫(Alexey Likhachev)和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Liu Wei)签署了这项协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负责北极航运和该国的核动力破冰船舰队。
此次会议是北冰洋航线合作委员会成立后的一部分。俄罗斯将北冰洋航线视为21世纪的关键运输动脉,可提供更快速和更高效的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交通连接。利哈乔夫表示:“今天的决定将进一步推动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航线潜力开发上的合作,并使我们能够将这些合作机会转化为大型资本项目。我们的合作可以多样化全球贸易路线。”
中国一直积极寻求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新近航线,如新兴北极航线。上周,Sealegend船公司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Istanbul Bridge创下了北极航行的纪录,仅用5天完成航程。中国宁波-舟山到英国费利克斯托的航行时间为20天,明显快于通过苏伊士运河的40天。计划在夏季航线无冰时,建立一条定期的中国-欧洲北极快线服务。
这一新协议是在俄罗斯和中国在该地区加强合作后达成的,合作范围涵盖从能源领域的投资到阿拉斯加海岸的联合海军巡逻。今年夏天,中国研究船舶,包括几艘破冰船,进行了数月的北极海洋航行,为优化商业航运操作进行科学研究。北极捷径被视为苏伊士运河的可能替代贸易路线,尤其在夏季几个月内。俄罗斯一直欢迎国际运营商进入该路线,但自全面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这条航线交通几乎停顿,即使西方运营商现在也很少使用。去年,95%的国际北极运输量从俄罗斯流向中国。今年秋天,一艘非冰级油轮因季末海冰而被困在这条路线上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