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飞集团(CMA CGM)近期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第三季度营收为140.42亿美元,同比下降11.3%;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29.55亿美元,同比下降40.5%;净利润为7.49亿美元,同比下滑72.6%。尽管短期财务表现受到压力,但在运力调配、多式联运和脱碳转型方面,集团的步伐并未放缓。此外,在全球若干战略市场,达飞正在推进一系列落地投资和新船订单。
达飞管理层将业绩波动归因于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宏观环境对运价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如此,达飞海运在货量端表现出一定的韧性:2025年第三季度货量达到617万TEU,同比增长约2.3%,单箱平均收入为1,452美元,同比下降约19%。海运板块当季营收为89.64亿美元,EBITDA为22.28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404.7亿美元,EBITDA为83.2亿美元。
在业务结构上,达飞的物流板块受到汽车市场的疲软影响,第三季度营收为45.78亿美元,EBITDA为4.28亿美元,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空运、港口码头和其他业务表现出色,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5%至12.18亿美元,EBITDA同比大幅增长近一倍至2.99亿美元。达飞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在财报中表示,尽管未来数月可能面临运力上升和需求减弱的挑战,达飞将以长期视角和对客户的持续承诺进行灵活调整。
在中长期发展方面,达飞在全球关键港口和运输节点的投入明显加速。在印度,集团已决定在科钦船厂订造6艘1,700TEU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计划在2029年至2031年分批交付;同时,承诺在2025年底前招聘1,000名印度海员,并在2026年再增聘500名,以增强当地海事人力和运营能力。在中东,达飞与RSGT签署合资协议,参与吉达4号码头的建设与运营,夯实其在沙特的港口布局;在德国,达飞宣布收购EUROGATE汉堡集装箱码头20%股权,支持码头现代化扩建项目,将年吞吐能力由400万TEU提升至600万TEU,巩固汉堡作为北欧重要航运枢纽的地位。
同时,达飞在欧洲的多式联运能力也在扩张:收购英国铁路运营商Freightliner UK Intermodal Logistics将有助于推动货运从公路向铁路转移,支持脱碳与效率目标。在法国,达飞计划注册10艘24,000TEU级LNG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预计自2026年起交付并部署于亚欧主航线,常规挂靠勒阿弗尔与敦刻尔;集团还宣布将在法国招聘135名海员,并在过去五年对法国市场累计投入约140亿欧元,重点围绕脱碳、创新与内河运输布局。在物流与区域并购方面,CEVA Logistics完成了对土耳其Borusan Logistics的并购,进一步巩固了土耳其合同物流市场地位;在空运端,始终补强机队,最近接收第5架波音B777F,并计划从2027年起引入8架A350F以降低碳足迹。
在脱碳转型和船队规模方面,达飞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作为长期目标,并通过低碳船舶下单、燃料多元化及内陆与内河运输的强化来推进减排路径。数据显示,达飞目前运营约706艘集装箱船,运力约408.2万TEU,在全球班轮公司排名中位列第三;集团自有船347艘,租入船359艘,另有128艘新船订单在建,合计约171.3万TEU,为其在运力管理和未来增长提供了基础。
总体而言,尽管在短期业绩方面面临运价和利润下行的压力,但通过加码港口投资、扩展多式联运、推进船队绿色化和强化物流与空运能力,达飞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