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反复不定的关税政策影响,加上高温热浪造成德国莱茵河等河流水位下降,欧洲港口遭遇自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拥堵状况。
据忠进了解,鹿特丹、安特卫普和汉堡等主要港口遭遇最为严重的堵塞,预计这一危机将持续数月。
欧洲主要货柜港口陷入严重运营危机,拥堵和延误情况日益加剧。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自6月25日起,旗下TA5跨大西洋航线将完全跳过鹿特丹港。
安特卫普港口官员形容目前情况为「新冠以来最严重的拥堵」,货柜停留时间超过8天,码头吞吐量已达到极限。
这次危机的原因包括特朗普多变的关税政策迫使航运公司频繁调整全球航线,以适应全球贸易流向的急剧变化。
大宗商品贸易商于6月30日表示,高温热浪导致莱茵河水位下降,除了妨碍航运外,船只无法满载,需支付额外费用,也导致货主的运费成本上升。
贸易商指出,低水位限制了杜伊斯堡和科隆以南莱茵河的运输。
在莱茵河最窄、最浅的「咽喉点」考布(Kaub),货船只能装载约50%货物。在杜伊斯堡和科隆,货船仅能装载40%至50%货物。
莱茵河是谷物、矿产、矿砂、煤炭和石油产品(包括暖气用油)等大宗商品的重要运输通道。
水位过低导致航运公司向运费加收额外费用,以弥补船只无法满载的损失。这也导致货主需要动用更多船只来运输货物,进而增加成本。
贸易商表示,虽然货物可以运输,但需要多艘船只来承载原本一艘船的货量。目前尚未看到水位回升的迹象,担心水位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德国部分地区预计本周将再次遭遇严重热浪,包括莱茵河区域,科隆地区预计气温将高达摄氏40度。
类似情况在过去曾发生。2022年夏季,干旱和高温导致莱茵河水位偏低,给德国企业带来供应瓶颈和生产问题。
分析师警告称,港口拥挤状况可能持续至少到8月,旺季压力将导致货物运输延误更加严重,运输成本将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