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500支甲吡唑安瓿于10月9日运抵巴西。这种药物是治疗甲醇中毒的重要解毒剂之一,此前在巴西尚未获准上市流通。随着掺假饮料导致甲醇中毒和死亡病例的频发,巴西卫生部紧急采购了这批药品。
据《圣保罗页报》报道,卫生部表示,大约1500支安瓿将立即分发至各大医疗机构。圣保罗州是甲醇中毒病例最多的地区,将获得288支。另外约1000支将作为储备库存。
这些药品由日本制药公司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生产,从美国运抵,于9日抵达位于圣保罗州瓜鲁柳斯市的卫生部配送中心。
这次采购由巴西联邦政府通过泛美卫生组织(Opas)完成,具体金额尚未公布。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负责人莱安德罗·萨法特勒指出,目前巴西国内尚无企业有意生产甲吡唑,因为这种用途极为有限、市场需求较低的药物。他还提到,这批解毒剂主要是“预防性”储备,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中毒事件。
针对当前的假酒危机,萨法特勒强调,巴西已加强全国卫生监测网络,并培训专业人员以应对甲醇中毒事件。卫生部还与农业部及巴西饮料生产商协会合作,培训了超过5000名检查人员,以辨别假冒伪劣的酒类产品。
卫生部卫生与环境监测秘书长玛丽安杰拉·西芒表示,药品将由各州的战略中心统一分配。除甲吡唑外,另一种解毒剂医用乙醇也在全国各地供应。
西芒介绍,在甲醇中毒的治疗方案中,医生通常需要为每位患者施用约30支医用乙醇安瓿,但若以甲吡唑替代,平均每人只需消耗大约4支。不过,具体剂量仍需根据患者的体重、甲醇摄入量以及甲醇中毒后的就医时间来确定。
西芒还强调,尽管甲吡唑较为稀有且使用范围受限,但卫生部仍希望未来能够常态化储备,并持续在公立医疗系统供应。
据悉,甲醇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甲酸,后者对人体具有极强毒性。而甲吡唑和医用乙醇的作用机制都是阻止甲酸的形成,使人体能够以更安全的方式排出甲醇。医用乙醇通常会导致醉酒等副作用,而甲吡唑几乎不会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
巴西帕尔迪尼毒理学实验室(Toxicologia Pardini)技术总监、毒理学专家阿尔瓦罗·普尔奇内利此前在采访中提到,甲吡唑的副作用(如恶心、头晕或头痛)较轻微,患者耐受良好,有助于更快、更安全地完成体内甲醇的清除过程。
目前,这两种解毒剂均需要在医院内使用,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