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SS的报道,欧洲主要港口鹿特丹港最近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罢工浪潮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冲击。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荷兰法院已介入并发布了临时复工令,要求罢工的绑扎工限期返回工作岗位。
负责集装箱装卸的关键环节的绑扎工自上周三(10月8日)开始罢工,并在上周五(10月10日)宣布将罢工时间延长,导致港口运营陷入停滞。鹿特丹港当局表示,目前港口正面临“严重积压”问题,截至本周一,已有33艘船只在锚地等待泊位,其中包括15艘远洋集装箱船。
面对不断升级的供应链中断风险,雇主和企业联盟向法院提出了申请,称罢工造成了“不成比例的损害”。尽管荷兰工会FNV认为罢工影响尚未达到法律规定的“广泛社会紧急状态”,法院仍然下令绑扎工在周一早晨7点恢复工作,并规定如果在此时仍未达成协议,工人可于周五(10月17日)再次罢工。这为双方提供了四天的协商时间。
工会最初要求在现有的自动通胀调整基础上再增加7%的工资。上周五,工会已将要求下调至6.5%以示诚意。然而,雇佣绑扎工的两家公司仍认为这一要求过高,拒绝接受。
尽管分歧依然存在,双方已同意在法院规定的复工期间恢复谈判。鹿特丹港发表声明表示对谈判展望乐观,并希望双方能在本周内达成协议。法院已经警告,如果周五未能达成协议并且罢工重新开始,企业联盟可能会寻求更长期的强制禁令。
此外,比利时领航员工会因抗议国家养老金改革也展开了工作怠工行动,导致安特卫普等主要港口的运营效率急剧下降。数据显示,截至周一晚间,共有133艘船只在比利时港口外等待,其中36艘因缺乏领航员而无法离港,89艘入港船只被迫在锚地等待。
与此同时,比利时国内组织已呼吁在周二(10月14日)举行全国性大罢工,预计届时比利时港口的延误情况将急剧恶化,进一步加剧欧洲乃至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