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于7月22日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营运数据,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0万TEU,超过了同期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的691万TEU,继续稳居欧洲最大集装箱港口地位。
具体来说,2025年上半年,鹿特丹港的货物总吞吐量下降了4.1%,达到2.11亿吨。干散货(-8.9%)和液体散货(-5.3%)的跌幅最为显著。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了2.7%,达到700万TEU。
鹿特丹港指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主要归因于欧洲消费的回升。来自亚洲的进口量增长了8.4%,而进出北美的吞吐量增长了9.1%。不过,按重量计算,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了1.0%,至6650万吨,这主要是因为运输更多的空箱。重箱出口数量减少了5%,这反映了欧洲工业竞争地位持续疲软的情况。
鹿特丹港在处理集装箱流量方面遇到了异常拥堵,主要由于各种因素,包括不断变化的联盟重组、高挂靠量、工作中断和挑战性天气条件等导致的码头作业陆侧等待时间增加。然而,港口已控制拥堵情况,大型集装箱船的等待数量非常有限。
鹿特丹港首席执行官Boudewijn Siemons表示,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投资滞后和供应链中断,作为一个港口,他们必须确保欧洲的供应安全,并保持竞争力以维护欧洲的战略自主权。同时,鹿特丹港正在加强“战时准备”,以在必要时支持国防物流,这需要提升港口的空间、系泊和转运能力。